景邁古茶山位于景邁縣惠民鄉,是現存最大的古茶山之一,海拔1100~1570,常年平均氣溫16.5~19℃。年降水量1400~1450毫米。土壤為赤紅壤和紅壤。古樹產地:景邁(大平掌)、芒景、芒洪、勐本、芒埂、翁洼、翁基、老酒房等,據景邁山緬寺碑記載景邁山大面積種茶歷史超過1300年;而據布朗族史料,種茶更早在1800年前。布朗先祖叭巖冷的傳說則更為久遠。在建國初,景邁茶曾被布朗族頭人蘇里亞獻禮給偉大領袖毛主席。

普洱景邁山古茶園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普洱市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普洱文化局工作扎實,推進順利,取得了階段性重要成果。普洱景邁山古茶園位于普洱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惠民鎮景邁村和芒景村,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好、年代最久遠、面積最大、保存比較完整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園,其突出的遺產價值構成主要體現在4個方面。

1、歷史悠久,規模宏大。具有千年以上茶樹種植和茶園生長的歷史,目前初步劃定的遺產區面積為2700公頃(27平方公里),緩沖區面積為1400公頃(140平方公里),有古茶林1822公頃,古茶樹130萬余株,樹齡在幾百年至千年之間;有臺地茶3927公頃,3450余萬株;加上4600公頃共生林,形成了體量很大的茶文化景觀。

2、保存了獨特的具有久遠歷史積淀的民族村落和豐富厚重的民族文化。世居布朗族、傣族古村落,保留了傳統古樸的干欄式建筑風格,古村落與古茶園形成了融合的共生關系;當地傳統的種茶、采茶、飲茶、吃茶、祭茶等傳統生產生活方式及與茶相關的豐富的音樂、舞蹈、民俗等世代傳承,延續至今,底蘊深厚。
3、獨特的地理環境和生態環境。其地理區位、緯度、海拔、氣候、日照、土壤、水系、天然林等等,較之全國其它省區,包括和國外的產茶的國家相比較,條件非常優越。

4、傳統茶文化的影響和現代茶文化的結合,形成了獨特而完整的茶文化體系。遺產規劃范圍內,既有古茶園,又有現代茶園,有傳統制茶技藝,又有現代生產技術,展現了茶文化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走向,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

優勢
普洱景邁山古茶園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從國際國內形勢來分析,認為,有著很多的申報優勢。主要體現在:從國際層面看,作為對人類文明和生活起到重要作用的茶、咖啡、葡萄酒等主要飲品類遺產中,后兩者已經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而唯獨沒有以茶為申報主體的世界遺產,普洱景邁山古茶園申遺可填補茶葉種植園地在世界文化遺產中的空白;從國家層面看,我國周邊一些國家也正在積極申報茶園類遺產,中國作為茶葉生產大國和在世界茶文化中具有極其重要地位的文明古國,必須盡快申報,搶占先機,避免被動;從地方層面看,云南作為世界茶葉原產地,而普洱作為世界茶葉原產地核心地帶,把普洱景邁山古茶園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意義重大,進而確立云南西南地區作為世界茶起源地的地位;從遺產地層面看,普洱景邁山古茶園空間地域緊湊,涉及行政區范圍小,遺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整體保護良好。